發現問題
混凝土主要組成是砂漿、粗細粒料,澆置灌漿時候,砂漿跟粒料分離現象,就是粒料析離,也有人說跳料。
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
水流走了,粒料帶不走留在原地,問題在黏滯性,水帶細粒料,細粒料連帶拉著粗粒料,如何調配,就是配比,配比不對,稠度就不夠,所以整個配比檢討,採低水灰比,維持稠度,還是有問題,接下來分析就是施工面,人為因素。
在澆置混凝土時候,工人為施工方便,隨意加水,會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,產生粒料析離。現場等你發現他在加水,其實已經來不及了,誰知道他加多久。最好的應對措施除了緊盯工人不加水外,原因是工作性,故實務上不要讓水灰比不可控,不如配比設計增加適當混凝土坍度,提高流動度來解決。
混凝土洩料時高度太高,也會造成粒料析離。就依照美國混凝土協會說法,將洩料高度限值在90-120cm,起碼有個依據,再來就是多增加滑槽然後增加擋板,只是現況工人會認為這樣灌太慢,避免造成混凝土冷縫問題,如果增加搗實時間,依現在技術提升,混凝土強度設計也提升,許多建物採耐震設計規範,結構設計更多的圍束箍繫筋,澆置混凝土島時容易不確實,還是會造成粒料析離,所以兩個問題要同時考慮,今天你大面積樓板容易搗實,顧好配比設計跟洩料高度,今天灌柱子,高度很高不容易灌,你就要思考灌漿位置是否妥當。
最後,模板的緊密性,如果漏漿了也會造成析離。